[发明专利]丹参酮微粉制剂及其微波辅助共研磨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19579.4 | 申请日: | 2000-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28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储茂泉;古宏晨;刘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来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343 | 分类号: | A61K31/343;A61K9/1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文琦 |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酮微粉 制剂 及其 微波 辅助 研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酮微粉制剂,尤其涉及一种丹参酮与亲水性辅料共研磨而成的丹参酮微粉制剂,以及通过微波辅助共研磨制备该制剂的方法。
丹参酮为中药丹参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不仅具有天然抗氧化、心血管药理作用以及抗菌消炎作用,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然而丹参酮为难溶性药物,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在体内吸收效果差。众所周知,药物只有溶解方能被吸收。多数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率与药物的吸收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难溶性药物和溶解速率小的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缓慢,溶解成为药物吸收的控制步骤,这时溶解速率直接影响药效出现的快慢、强弱和维持时间。因此,提高丹参酮的溶出度是十分必要的。
为提高丹参酮的生物利用度,曾有人将丹参酮ⅡA磺化,使其成为水溶性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经动物耐缺氧实验,结果显示有效。通过108例冠心病疗效观察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胸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缺血性心电图,且毒性小,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然而,该工艺是丹参酮ⅡA在醋酐存在下,用浓硫酸磺化、盐析,用甲醇结晶而得。浓硫酸和甲醇对人体均有害,其中甲醇为有毒药品。丹参酮为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除去甲醇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丹参酮的降解。
固体药物的溶出度与制剂加上过程中的微粉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颗粒大小的量变,会带来粉体特性的质变进而产生出许多新的性能。应用粉体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变药物在制剂中的存在状态以改善其溶出度是目前生物药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而将难溶性药物与亲水性辅料共研磨以获得高溶出度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如Shan Netal.J Pharm Sci.1974,63∶117;Nakai Yetal.Chem Pharm Bull.1986,34:315;Toshio O.;Kaznhiro M.;Etsuo Y.Int JPharm 1995,113(1)∶97;Masaaki H;Manabu Y.;Kenji O.Byoin Yakugaku.1996,22(5):521;Hideaki S.;Hironori N.;Miwako O.Byoin Yakugaku.1997,23(2):107;等。其提高溶出度的机理,一方面是由于药物的晶体尺寸减小甚至变为无定形,另一方面是由于亲水性辅料增加了药物对水的润湿性。然而,难溶性药物大多属于非极性晶体物质,缺乏脆性,当施加一定机械力时,易产生变形,同时这类药物有较强的内聚力来平衡外加机械力。
微波助磨(Microwave-Assisted Grinding)为近年来刚刚兴起的矿物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它是将微波这一高新技术与矿物加工工程相结合,从而提高磨矿效率。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矿物的可磨性。微波助磨能有效地从沉积岩中提取多环芳香烃和烷烃成分。然而,将微波技术应用到药物的微粉化领域目前还未见有文献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丹参酮与亲水性辅料共研磨而成的丹参酮微粉制剂,以提高丹参酮的溶出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公开上述丹参酮微粉制剂的一种制备力方法,尤其是微波助磨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来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维来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95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