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把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05463.5 | 申请日: | 200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15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5C13/22 | 分类号: | A45C13/22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郑特强 |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提把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异质材料组成的提把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在手提箱上必需设有一提把,为使提把的使用更少占空间,传统上使用可前后翻转之状或弧状握把,因这种握把的主体断面为圆形,且主要是以塑料制成,其本身占据的使用空间仍相当大,且使用上光滑面对握持交果不好,提握久了,手会酸痛,特别是箱中放有重物时,这时人们常想若是提握一较为软质的握把,那该有多好。于是有一种滑动式握把被开发出来,运用提箱箱体上握把之两端扣接在适当的位置处,此种型式的握把两端设有一长孔,作为握把在不使用时可以有部份被朝两侧端移动至收置位置,使用时再拉出移动至使用位置,由于软质材料,并不很适合整体采用这种使用方式,更由于两端需要呈现硬质的结构,且需有弹性效果,又要兼具产品的美观性,这部份设计需要提供更好的制造方法,方可顺利制成更合乎需求的产品,更由于需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结合,并展现不同于单一材料产品的功能,这样在制造方法上有许多可供开发的空间,发明人进行研发,以解决公知的制造方法问题,以便能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物品。
发明人曾经以图8至图10所示的方式,试图制出本发明的物品,运用侧面灌胶之方式,由两模间的灌胶孔7进行射出,可是常会发生外表的模线出现或是外层的厚度不均一,均降低了实际产品质量,都是因为外层材料射入时,下模部份较容易流入,而造成上模部份供应不足,便产生麻面、麻花线、无料、缺陷部等不良状况,如图10状态,又会发生外层料进入时向上冲情形,使内层料片发生向上拱起的异常状态,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为此需要解决产品厚度不均,与设法使内层材料定位于设定之位置处的问题,乃是本发明进行改良研究与开发的课题。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把,运用异质材料各自的特性,形成复合式结构,具有内部为坚硬材料与外部为柔轫材料,制成弹性的滑动式握把。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把的制造方法,运用针点灌胶方法,将软质材料射出包覆于硬质材料的外方,能使硬质材料层在制造过程中不产生移动,让软质材料层包裹于外方。具有制造速度快,与一次制成的优点,还能确保硬质层能于预定的位置处成形,以保持其所需的弹性。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把的制造方法,运用外层结构将内层结构裹固的效果,特别是以针点灌胶方式,先将外层材料经过内层材料的穿孔后,形成背面挡靠压力,也使内层材料定位,以制造出更好的产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把,该提把具有一内层与一外层,内层为薄扁状,设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内层主体为呈拱形的弓弧状,两侧折成连接平面,所述内层与外层间以贯穿孔咬合,所述外层包覆于内层之外,构成外表无模线并具有弹性的滑动式握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把的制造方法,是指在注射机中运用针点灌胶的方式,制成该提把,包括以下步骤:
(1)先运用一冲压机,使内层预先成形,并于内层上形成至少有一贯穿孔;
(2)让灌胶点对正贯穿孔,即灌胶点的贯穿孔处形成力量平衡,使内层不会移动;
(3)由一对上、下模夹持形成外层的形状,即于内层之上为一上模,内层之下为一下模,下模以至少一顶针顶持着内层,以致灌入内层的过程中,部分外层溢流向邻近区域流动,使内层与外层之间以各贯穿孔产生咬合,并由上下模形成外层包覆于内层之外观形状,但内层的两端并不包覆,并夹持于两模之间;从而制成内层变形量小,外表无模线的弹性的滑动式握把。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是用来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本发明之成品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外层刚灌胶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灌胶时成品之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灌胶时成品之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灌胶时成品之侧视剖视图。
图8为公知之灌胶时成品之剖视图。
图9为公知之灌胶时成品之侧视剖视图。
图10为公知之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5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