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00100931.1 | 申请日: | 2000-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7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桥口直树;井上正哉;加藤久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将对轿厢及平衡配重连接后的主缆予以驱动的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道内的电梯装置。
图18及图19是表示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8年第139321号公报上所揭示的现有的电梯装置,图18是大致表示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在图中,1是升降道,2是在升降道1的规定路径进行升降的轿厢,3是配置在升降道1内的水平面一侧的平衡配重,4是卷扬机,由设在升降道1上部的支承用构件5而配置在天花板下面,设有通过铅垂轴线而枢装的驱动绳轮6。
7是设在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是设在轿厢2下部另一侧的轿厢第二滑轮,9是设在平衡配重3上部的平衡配重滑轮,10是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1上部并配置在第二滑轮8对应位置的轿厢侧转向滑轮,11是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1上部并配置在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位置的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另外,轿厢侧转向滑轮10、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11,在水平投影面中其一部分同时与轿厢2重合。
12是主缆,一端与轿厢第一滑轮7对应,并利用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上的第一绳索止动件13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作下降,绕挂在轿厢第一滑轮7及轿厢第二滑轮8上作上升,绕挂在轿厢侧转向滑轮10上并向水平方向挂设,绕挂在驱动绳轮6上并绕挂在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11上作下降,再绕挂在平衡配重滑轮9上作上升,另一端与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并利用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上的第二绳索止动件14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
现有的电梯装置如上述那样构成,对卷扬机4施力而使驱动绳轮6旋转,并通过主缆12而使轿厢2及平衡配重3互相向相反方向升降。另外,将卷扬机4配置在升降道1内的上部,可省却独立设置的机械室,节省建筑物中电梯装置用的空间。
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利用设在升降道1上部的支承用构件5将卷扬机4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并且主缆12通过轿厢2的中央部上方来挂设,因此,需将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设置得比通常建筑物中最上层的层高还高,为设置电梯装置,建筑费用也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卷扬机内藏在升降道中且可设置在高度与建筑物中最上层的层高相对应高度的升降道中的电梯装置。
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设有:在一侧的侧面设置出入口并在升降道的规定路径进行升降的轿厢;配置在升降道的内壁与轿厢间的空隙内的平衡配重;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的上端部、分别与轿厢及平衡配重对应设置的、在水平投影面上配置在升降道的内壁与轿厢间的空隙内的转向滑轮;一侧悬吊轿厢另一侧悬吊平衡配重并配置在升降道内的、绕挂在转向滑轮上并从偏向轿厢侧及偏向平衡配重侧的铅垂方向向水平方向转向而挂设的主缆;安装在升降道的上端部、下端被配置在比转向滑轮的下端还上方位置的、并在通过铅垂轴线而枢装的驱动绳轮上绕挂有转向滑轮的相互间的主缆的卷扬机。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在与形成在轿厢上面的引退面相对应的位置配置有卷扬机。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安装具有从下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配置在轿厢边缘部与升降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的驱动电动机的卷扬机。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设有通过铅垂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的天花板下面位置上的、将驱动绳轮与转向滑轮之间的主缆向沿着升降道的内壁面的方向挂设的偏导器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在卷扬机的上部配置驱动绳轮,并使驱动绳轮的侧面与升降道的天花板下面相对地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在水平投影面上,卷扬机的至少一部分与轿厢重合配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4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示意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图5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8是与图5对应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示意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11是与图10对应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示意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14是与图13对应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示意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17是与图16对应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现有电梯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实施形态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0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